03 02 2018年9月26日“Hours 时刻”——纤维艺术系2017级研究生作品展 Posted at 19:26:25 in page, 其他展览 by

Hours

时刻

````````````````````````````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0号楼铜场

开幕时间: 2018.9.26  10:00

展期:2018.9.26 — 2018.10.26

参展艺术家:陈婧文 陈雪薇 李依珊 盛旖旎 严逸洲 朱晟晟

指导老师:施慧教授

 “Hours”时时刻刻,意味着过程的展开与延续。同时音同“Ours”,也代表着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创造的作品。在日常的都市生活中,我们用自己的目光捕捉着每一个细节,度过一个个平凡或不平凡的日夜,将生活的过程带入创作之中。社会给予我们的压力、纷繁的信息造成的困扰、时间流逝引起的不安,这些对身体、情绪、信息、社会、自然的思考成为了我们创作的土壤。我们尝试着用不同的媒介回应着过程中的一切变化,在与自己的再一次对话中,寻找答案。

▼开幕现场 


 ▲主持人施慧教授发言

 ▲研究生代表盛旖旎同学发言

 ▲阿萨杜尔教授发言

 ▲陈汉老师发言

 ▲黄燕老师发言

 ▼作品一览 


▲《言语(一)》 

朱晟晟

金属,雪纺,雪纺皱,白棉布,白棉线,80*220 cm 

 ▲《言语(一)》 

现代网络的日益发达, 导致各种信息铺天盖地。 网络上常常出现一些标题与内容完全不符的文章, 但由于信息量过于巨大,使得人们无从筛选优劣与对错,往往因此造成误导与误读。报纸是人们最熟悉和必备的读物,报纸中出现的大小标题是引导读者进入读本的提示,但这些标题却往往成为误导的导火线。我将这些浮夸的标题择选出来,结合可读与不可读的文字,以警醒读者在信息时代,要拥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Morbidity》 

陈婧文

纱布,针,线,白乳胶,尺寸可变

 ▲《Morbidity》 

 作品的思考来源于当下社会中由于多种压力使人产生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格精神、个人情绪的不良症状。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精神情绪分成了紧张型、偏执型、 强迫型、 表演性人格、反社会人格……错综复杂的情绪体验给自身和相对应的社会与社会关系都带了来影响。 而偏执型和强迫型在今天的年轻人当中已占有一定数量的表现。我使用隐含有治愈功能的纱布和药瓶来面对这些精神压力和情绪, 纱布隐喻着疗伤和慰藉,药物则带来一种寄托和希望。但精神疾病与情绪的失控并非是简单的药物可以治愈的,更需要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和自我精神的调节。  

▲《或许可以不焦虑》 

严逸洲

tup膜,高跟鞋,棉布,弹力棉填充物,尺寸可变

 ▲《或许可以不焦虑》 

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之一,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讯息,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与自己有关,可是贴心的手机上接连不断的红色圆点却会提醒着我们去不断接收。 在这件作品中我将“红色圆点”这一符号提炼出。被大量的红色圆点包围着的生活,充满了新鲜的资讯,我们甚至可能因此不分昼夜地刷着手机,然而其在带给我们娱乐与新讯息的同时,似乎也为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焦虑。高跟鞋在这件作品中是一个女性的身份与反抗的隐喻,通过鞋跟对圆点的挤压,似乎我们将其击垮了,焦虑也得到了缓解。然而,问题解决了吗?我们到底该如何消解我们的焦虑?  

▲《皮肤系列II》 

盛旖旎

pva合成巾,尺寸可变

 ▲《皮肤系列II》 

近年来, 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女性, 对皮肤健康的关注以及皮肤表相的重视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和必需。皮肤作为身体最大的器官,是美丽与健康的信号灯,皮肤细胞会因病变而分化,皮肤质感会因衰老而松散, 无人是例外。 人们对于肌肤状态的保养更多的是对于外在美的追求,我们也许会不惜一切代价购置美容护肤产品,甚至可以通过人工手术改变它的状态,目的就是永葆皮肤的青春。 

作品材料是我寻找和实验多次后发掘的合成巾, 它的特点是湿润时极其柔软,干燥后硬挺固型。 我将其染色裁剪,用传统方式钩织,使作品呈现出类似于皮肤细胞排列构造的规律。皮肤的状态,紧致又有松弛; 皮肤的节奏, 有疏密厚薄之变化。合成巾的特性使得制作的痕迹在干透之后定型,达到我想塑造的效果。 

  ▲《生命万岁》 

李依珊

植物,钉珠,水钻,绣线, 尺寸可变

 ▲《生命万岁》 

在鲜活的花木上进行钉珠、刺绣、悬挂等装饰, 在保持其依然存活的基础上,根据植株自身的造型特点,以我主观的审美进行改造装饰。 她们性格迥异, 有些清新恬美,有些明媚艳丽。我像装扮一只洋娃娃一样为她们打扮,并为每一棵植物赋予新的名字。 

精致且细心的装饰,却是以伤害为基础的装扮与改造,在自然健康的生命上显得病态,且格格不入。 每一颗珠子在固定的同时便增添一点新的伤痕,而植物就在这不断受伤与愈合的过程中艰难生长,展现出分外顽强的生命力。我想,这与外界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十分相似,迎合主流审美,压抑自己,伤害自己,再催眠自己。

我是我,可我又不是我了。 

 ▲《无题》 

陈雪薇

 毛线,硅胶,尺寸可变 / 影像,7分40秒

 ▲《无题》 

 每个小孩降临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时都被认为是小天使,对于父母而言都是上天赐予的宝贵礼物。所以,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更准确的说,当他们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被父母满心期待着、规划着将来的一切。比如最简单的,孩子的名字里就包含着父母殷切的期待。幼童时期,父母希望着孩子健康长大等;后来,希望孩子用优异的成绩考个好的中学、 大学;再远些,希望孩子在未来找到一份薪资优渥的工作,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父母对孩子未来的规划和期望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要求越来越高,欲望愈来愈大。 

 可是啊,每个小天使降临这个世界时,都不是完美的,总有一些事情是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无休止的争吵之后,孩子就会被认为是父母上辈子的冤家,被称谓为恶魔。父母都没有发现,此刻, 他们的无微不至的爱,悄悄的变成了一种可怕的压力与束缚,这种感觉要窒息似的,沉重的透不过气来…作品中,我将血红的像脐带一样的线,暗喻为孩子从父母身上血脉的继承与延伸,这根线编织成的温暖御寒的毛衣的同时,也束缚着孩子的成长。我想将爱与束缚这种无形的关系, 用有型的实物和视频的方式呈现,试图去探讨父母与孩子之间最恰当的相处界线。

 

展期持续到10月26日,欢迎诸位莅临参观。

编辑:辛齐

摄影:辛齐,孔亦召,刘嘉琛

最近更新